|
一座購物中心的空間效率,取決于每一處空間能否正常發揮應有的商業價值。
因動線設計缺陷等原因,不少購物中心往往存在著客流循環受阻的商業“死角”,尤以高區為甚。這不僅影響項目整體運行效率,又有損空間體驗感。
Hysan Place希慎廣場 ,既沒有電影院、冰場、兒童樂園等常規主力店、也不靠LV、Hermès、GUCCI大牌門店支撐門面。
以單層面積不足2400㎡,高達17層的“垂直”建筑形態,打破“層數越低越好、高區必死”的“魔咒”,立足于香港黃金商圈多年,至今日仍是潮人聚集地,成為高層商業項目的模范。 這個17層的購物中心 憑什么保持黃金“C”位? 無論從招商還是運營的層面考慮,大多開發商仍然沒有信心將商業拉到更高點,這也是商業設計的常規性思維。
而Hysan Place單層面積不大,但是營業面積達到17層,整個商業建筑模式與常規模式有很大的不同,顧客也能在每一層發現驚喜。 定位層面 首先,從項目的定位層面來看,Hysan Place作為全球最懂“女人心”的商場項目。 一直是女性消費者的朝圣地,也是國內外購物中心中,較早為女性開設專屬購物區域的商業項目,在品牌品類、裝修環境等方面針對女性核心顧客做出特色。
項目的6層被命名為“Garden of Eden”,靈感來自“伊甸園”,全層商品以女士心愛物品為主打,并且這一層只設女性洗手間,與女神專用車位有異曲同工之處。 業態方面
Hysan Place匯聚超過120家時尚生活商鋪,有不少首次到港的人氣品牌,琳瑯滿目的選擇,讓顧客享受多元的休閑和和購物樂趣。
17層的零售店鋪,分為不同的區,每區的商品和購物氛圍都不同,顧客在每一層都能發現驚喜。 臺灣以外的首家誠品書店分店、蘋果旗艦店、潮牌I.T、DFS、為顧客帶來嶄新美食購物體驗的Jasons· Food & Living,讓這里成為各個需求群體的歸屬地。 其中,單層2400㎡的面積為誠品書店的營業分區和其他文化創意品牌的布局提供了完美的載體。 餐飲作為購物中心吸客留客的主要手段,Hysan Place希慎廣場在11層至14層布局美食廣場和餐廳,不僅是為前來購物的消費者提供全球美味,也為寫字樓的商務人士提供了便利。 |
原標題:17層高的購物中心,如何打破高區必死的“魔咒”,做到客流“爆表”? / 編輯:柳梅 |
|